經間期出血的病因病機是什么,常用的簡易療法有哪些
月經周期基本正常,在兩次月經中間,絪缊之時,出現周期性的陰道出血,稱為“經間期出血”。經間期出血的機制是由于絪缊期陰精充實,陽氣內動,因腎陰不足,或濕熱瘀阻,動血傷絡所致。
(1) 病因病機
① 腎陰不足:稟賦素弱,腎陰不足,或失血傷陰,或房勞多產,損傷陰液,或經虧血損,于絪缊之時,陰不斂陽,陽氣內動,沖任不固而出血。
② 濕熱瘀結:經期產后,攝生不慎,濕熱之邪乘虛而入,與血搏結,或肝郁化熱,肝木侮脾,脾虛生濕,釀成濕熱,絪缊之時,陽氣內動,濕熱瘀血隨之而動,損傷沖動,故見出血。
(2) 常用的簡易方法
① 針灸
虛證取穴:關元,三陰交、腎俞、交信。
實證取穴:三陰交、氣海、隱白。
② 穴位注射:5%當歸注射液。
取穴:血海、氣海、點三里、然谷、三陰交。
操作:每次選2個穴,每血注射0.5~1毫升,每天1次,7天為一個療程。
③ 穴位貼敷
取穴:子宮、卵巢、神門、腎、內分泌。
操作:將油菜籽用膠布貼壓上述耳穴,每次按壓3~5分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