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經大多是由子宮內膜異位癥
逆經大多是由子宮內膜異位癥引起,病因可能和各臟層上皮分化異常相關。
血液病也是引起逆經的因素之一。
月經是性成熟婦女生理表現的主要特征,是在內分泌系統的周期性調節下,子宮內膜發生周期性變化而出現的周期性子宮出血,屬于正常生理現象。而逆經是指婦女于經行前后或正值經期,就會出現有規律的、同期性的鼻血,有的還會伴有吐血、外耳道流血、眼結膜出血、便血等,現代醫學稱為“代償性月經”或“替代性月經”,此種現象若反復發作不愈,往往會導致月經周期紊亂,嚴重者會引起貧血癥而影響身體健康。由于鼻粘膜等上述器官對卵巢分泌的雌激素較為敏感,雌激素可使其毛細血管擴張、脆性增加,因而易破裂出血。有人認為鼻粘膜與女性生殖器官之間有生理上的聯系,故逆經多為鼻粘膜出血。也有人認為,子宮內膜異位癥是引起逆經的原因。此病多見于青春期女性。
目前,對逆經還沒有較理想的治療方法。一般治療原則是,有局部病變就糾正局部病變,多采用電灼出血點及子宮內膜異位灶。如無明顯局部病變發現,而衄血、吐血量甚多時,可采用單純孕激素假孕療法或雄激素治療,也有人主張長期應用雌激素-孕激素周期治療,但效果均不理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