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像一場戲 請君牢記莫生氣-功血
隨著現代生活節奏的變化,工作壓力的增大,都市人群也變得越來越浮躁,經常因為一點小事就大動干戈。事實上,生氣不僅不能理智的解決問題,還會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變得緊張,更嚴重的是,經常生氣會對我們的身體造成很大傷害。
所謂“怒則傷肝”,中醫認為,過度發怒,耗傷肝的陰血,將影響肝臟藏血、主疏泄的功效。此外,經常生氣還會在我們身上留下痕跡:經常發怒會導致肝氣上逆,造成頭頂發熱,久而久之就會變成禿頭,嚴重的還會使頭頂的形狀改變,頭頂中線拱起形成尖頂的頭型。此外,如果發怒而不表現出來,把悶氣在心里,則會在胸腹腔中形成橫逆的氣滯,造成十二指腸潰瘍或胃潰瘍,嚴重的還會引起胃出血。
一直以來,肝臟以其生理功能多樣而被喻為人體的“中心實驗室”。首先,肝臟具有儲藏、調節全身血液的功能,對女性月經的按時來潮有重要意義。其次,肝主疏泄,在生理上主要表現兩個方面:一是疏泄膽汁,以促進脾胃的消化功能;二是疏通氣機,使全身氣機疏暢。人生氣時,經常會出現兩肋疼痛,頻頻嘆氣的現象,這主要是肝的疏泄功能失調所致。當肝失疏泄導致氣機不暢時,就會出現肋痛、胸悶、煩躁易怒、抑郁寡歡、多愁善感、情緒低落、面紅目赤、頭脹頭痛等現象。
明白了生氣對肝臟,進而對身體的危害,那么我們日常保養得第一件事就是要做到“不生氣”。所謂的不生氣并不是把氣悶住,而是修養身心,開闊心胸,或者尋求一種信仰,使得面對人生不如意時,能有更寬廣的心胸包容他人的過錯,從而保持心情愉悅,氣行順暢。
從中醫的角度來看,平時注重飲食調理能起到調養身心、行氣疏肝的作用,那么有什么食物能有此功效呢?這里就為您介紹一些常見的食物。
1.對于生氣后肝郁氣滯造成的頻頻嘆氣、缺乏無力、食欲不振、胸肋、乳房脹痛、消瘦、泛酸嘔吐、失眠多夢,乃至活動力降低、注意力不集中、失去正確的判斷能力等癥狀,中醫建議平時應多吃一些具有疏肝理氣功效的食物,如芹菜、茼蒿、西紅柿、蘿卜、橙子、柚子、柑橘、佛手等,忌吃生冷、辛辣食物。
2.由于發怒引起的肝火上炎,經常有頭脹、頭痛、面紅目赤、口苦、失眠、耳鳴或耳聾、急躁易怒甚至發狂等癥狀,中醫建議除平日戒煙限酒外,還要忌吃油膩、辛辣食物,可適量多吃具有清肝瀉火功效的食物,如苦瓜、苦菜、西紅柿、綠豆、綠豆芽、黃豆芽、芹菜、白菜、卷心菜、金針菜、油菜、絲瓜、李子、山楂、柑橘等。
除了飲食方面的調理,中國博大精深的茶文化也為我們調氣順心提供了很多養生茶飲,這里為您推薦兩個茶飲方,玫瑰花茶和佛手菊花茶,其泡制方法如下:功血
♨佛手花茶:取干玫瑰花6~10克,放茶杯內,沖入開水,加蓋燜30分鐘,放溫后即可代茶飲用。中醫認為,玫瑰花味甘、微苦,具有行氣、解郁、疏肝的功效,長期代茶飲益處不少,尤其適宜情緒不穩伴胸悶者。
♨ 佛手菊花茶:取佛手10克,菊花6克,倒入砂鍋中,加入適量的水,共同煮開,去渣后倒入碗中,加適量白糖,放溫后即可隨時飲用。中醫認為菊花具有清肝明目、清利頭目的功效;佛手具有疏肝解郁的作用,將佛手和菊花共煮,不但加強了佛手疏肝解郁的功效,還能清除肝內的郁熱,肝火較旺且胸部脹悶的人長期服用效果更好。
除了平時注意飲食調理,多喝養生茶飲之外,中醫通常還會采用按摩或針灸肝經的辦法,來將生氣造成的傷害減到最低。比如,生氣之后立刻按摩腳背上的太陽穴,可讓上升的肝氣往下疏泄,這時候這個穴位會有疼痛感,但仍要反復按摩,直到該穴位不再疼痛為止。也可以在生氣的當天找一名針灸醫生,在太陽穴扎針,隔兩天在扎一次,直到這個穴位按起來不再疼,頭頂也不再發熱為止而最簡單的消氣辦法則是用熱水泡腳,水溫控制在攝氏40~42度左右,泡的時間則因人而異,最好泡到肩背出汗。這個過程有的人需要半個小時,血氣低的人有時要泡兩個小時。功血
防病勝于治病,要保持身體健康,最重要的還是保持愉悅舒暢的心情。我們經常會有這種感覺,當時覺得很惱怒的事,過了一兩天之后就發現其實沒那么嚴重,沒必要發那么大的火。這時,你或許會后悔發火讓你把事情弄得更糟,但你更應該后悔的是,你又一次傷害了自己的身體健康。因此,凡事看開一點,用寬容的心態對待身邊的人與事,遇到氣憤的事情也要冷靜分析,或者干脆先擱在一邊,等過幾天再來處理就更能心平氣和的對待了。現在也有人提倡養生先養心,要求人們學會保持這么幾種心態,即寬心、靜心、善心、定心、信心,有時還需要有一點點的粗心。的確,人生就像一場戲,笑對生活,常保健康,才是正確的養生之道。
來源:http://www.bjflzd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