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子宮出血
凡是排除全身性和生殖系統器質性病變,而是由于神經內分泌功能紊亂引起的經血過多,月經過頻,持續時間過長或不規律,都應考慮為功血。
根據臨床表現功血可分為兩類:
1. 無排卵型功血:此類最多見,占功血患者的70%~80%。主要特點是月經周期紊亂,經期長短不一,出血量時多時少。有時先有短時間經閉,然后出現大量持續不斷地出血,致使患者認為是一次流產,但血液中卻看不到胚胎組織,血中的塊狀物只是增厚脫落的子宮內膜。
(1) 無排卵性功能性子宮出血:主要發生在青春期與絕經前期,也就是多見于生殖功能開始發育和開始衰退兩個波動較大的階段。少數發生于生育期,又常見于流產后或產后,排卵功能開始恢復卻還不夠健全的時期。
臨床特點是出血完全沒有規律,持續及間隔的時間也有長短,婦科內診檢查無明顯異常;基礎體溫為單相;宮頸粘液涂片檢查為不同等級的羊齒狀結晶;子宮內膜診刮病理檢查為增生期,有囊性增生等不同改變。
2. 排卵型功血:約占20%~30%,多見于生育期婦女,有排卵功能但排卵后形成黃體的過程異常。臨床特點是有月經周期,但在周期的不同時期有規律的出現不正常出血。
又分為以下不同情況:
① 黃體發育不健全:表現為月經周期規律,基礎體溫呈雙相,高溫相不足12天,體溫下降時間較早,且高溫相上升幅度低于0.3~0.5℃,所以月經周期常不足21天。
② 黃體萎縮不全:基礎體溫雙相,高溫相持續時間延長,同時月經持續時間也延長,表現為月經前后有淋漓不斷的出血。如進行診斷性刮宮,于月經第5天仍可有呈分泌期反應的子宮內膜,說明在這種情況下子宮內膜,說明在這種情況下子宮內膜修復延遲,是仍有孕激素起作用的結果。
(1) 排卵型功能性子宮出血:主要發生于生育年齡婦女。臨床特點為月經周期尚規律,盆腔內診檢查也無異常發現。
可見四種情況:
① 月經過多:月經周期正常,只是血量過多。
② 黃體功能不全:表現為月經頻發,周期縮短。基礎體溫呈雙相,特殊的表現是:高溫相上升緩慢,上升的幅度低于0.3℃;高溫相僅維持9~10天,低溫相持續時間相對延長。子宮內膜病理檢查顯示分泌不足。
③ 子宮內膜脫落不全:月經間隔時間正常,但每次月經持續時間延長,流血量多,基礎體溫呈雙相,但下降緩慢。子宮內膜病理檢查顯示有出血、壞死組織、分泌期及新增生的內膜混雜共存。
④ 排卵期出血,流血發生于基礎體溫開始上升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