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血中醫學病因病機-固本安宮止血湯
功能性子宮出血屬于中醫婦科學“崩漏”范疇。凡月經非時而下,量多如注者為“崩中”,日久淋漓不斷者為“漏下”,兩者雖出血狀況不同,但其發生的機制相同,在疾病發展過程中可以相互轉化,故臨床上常“崩漏”并稱。其臨床特點是月經周期、經期、經量發生嚴重紊亂。
關于“崩漏”的病因病機,早在2000年前的中醫古籍《素問•陰陽別論》中就已提出“陰虛陽搏謂之崩”;而隋代《諸病源候論•漏下候》進一步指出崩中之病是“沖任之氣虛損,不能治其經脈,固血非時而下”。中醫學認為,沖(脈)為血海,任(脈)主胞胎,二脈相資,共司女子的月經和生育;腎主生殖,脾主統血肝藏血,主疏泄;沖脈隸屬于肝,任脈隸屬于腎,胞脈系于腎。故肝、脾、腎三臟與月經的形成與調節、生殖孕育的正常功能活動密切相關。當沖任受損,腎失封藏不固,肝失藏血疏泄,脾失統血及血熱、血瘀形成等均能引起崩漏下血。 青春期功血,多因天癸未實,腎氣未充,腎精未足,沖任二脈失調而致;育齡期功血,多為過勞,七情過極,分娩,流產等損傷腎肝脾之氣,沖任失攝而致;絕經過渡期功血,多因天癸將絕,腎氣漸衰,沖任失固而致。總之,天癸-腎肝脾-沖任之間的虛實消長轉化失衡皆會導致功血的發生。
根據功血的病因病機分為以下3個方面進行分析。
1.血熱
(1)虛熱 多因素體陰虛,或久病、失血以致陰傷,或圍絕經期陰精漸虧,或多產、房勞傷陰,陰虛水虧,心肝失養,虛火內熾,熱繞沖任,迫血妄行,以致經血非時而下。
(2)實熱 素體陽盛,或過食辛辣之品,致陽熱內盛,或怒傷肝氣,致木火妄動,肝火內熾,或外感非時暴熱,或外感濕熱之邪,致火熱內熾,或飲食勞倦傷脾,脾失健運,濕聚生熱,熱繞沖任,經血非時妄行。
2.虛證
(1)腎虛 中醫學認為,“腎主生殖”,“經水本于腎”,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多與腎有密切關系,先天不足,腎氣稚弱,天癸初至,沖任未盛,或生育期房勞多產,或因更年期腎氣漸虛,因故重虛,或因不當之手術,損傷胞宮沖任以致腎虛。腎氣不足,以致封藏失職,沖任失攝,經血妄行。若偏于腎陰虛者,為元陰不足,虛火妄動,血不守舍;偏于腎陽虛者,為命門火衰,不能固攝沖任。
(2)脾虛 素體脾虛,或憂思勞倦傷脾,氣血下陷,統攝無權,沖任不固,不能制約經血,以致妄行,造成功能性子宮出血。脾虛氣血生化乏源,可致氣血不足,又可沖任失固互為因果加重病情。
3.血瘀
經期產后,余血未盡,又感寒、熱、濕邪,瘀血內阻,惡血不去,或肝郁氣滯,血行不暢,或寒凝血瘀,瘀血阻滯沖任胞宮,新血不得歸經,故出現功能性子宮出血。若血瘀內滯,日久化熱,更灼血絡而致出血不止。
熱、虛、瘀三者,可單獨致病,又可互為因果,兼夾致病,其發病機制復雜,常常是氣血同病,多臟受累,病勢反復,但歸根結底都屬于沖任損傷,不能約制經血,而致經血從胞宮非時妄行,其本質屬虛證,或虛中夾實證。所以說沖任損傷,經血失固,是功能性子宮出血的基本病機,而沖任胞宮是功能性子宮出血的病位,由于失血耗氣,同時久病不愈,復感邪氣,或久漏致瘀癥見虛實夾雜,此又必加重出血癥狀,形成惡性循環,反復難愈。所以說在功能性子宮出血發病過程中,常是因果相干,氣血同病,多臟受累,股本病屬婦科難癥、重癥。固本 安宮止血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