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汝珍主任治療不孕癥臨床經驗
(一)辯證施治,平衡陰陽,病愈,自能受孕。女性不孕癥不是一種獨立的疾病,它是由多種疾病所引起的。諸如月經病、帶下病、臟腑氣血經絡病、外感病等,都可導致不孕。是以女性不孕癥的治療,宿有舊疾者,當先治療舊疾;本病的治療,臨床常見有“氣滯血瘀、淤阻胞絡”,“濕熱藴結、胞絡阻滯”,“癥瘕積聚,胞宮內阻”,“氣血虧虛、胞失煦濡”,“腎虛、沖任失調”等五個類型。臨床上或一證獨見,或數證兼具,病情千變萬化,癥狀錯綜復雜,要“伸手病機,各司其屬,有者求之,無者求之”,辨證施治,靈活掌握。既看病,又看人;既辨證,又辨證,又辨。槐孀C與辨病相結合。前面已經說過,疾病的發展階段不同,則證候表現各異;同一證候又可表現在各種疾病的不同階段。不論那種疾病,只要當前表現“是證”,就按“是證”立法治方,病無有不愈者。病愈,自能攝精受孕。
(二)求子當先調經,經調自能受孕。受孕的機理,端賴腎氣的旺盛,真陰充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以后,兩精相搏,自能成孕。是以求子之道,當先調經。“經水出諸腎”。調經之法,首重補腎,或補陰,或補陽,或陰陽并補。“腎以系胞”,沖任督三脈皆起于胞。胞宮主月經及懷胎,是以調補沖任又為調經的關鍵所在。任脈隸屬于少陰,足少陰腎,為先天之本,肝腎同源,乙癸同治,所以補肝腎就是固沖任。沖脈隸屬于陽明,足陽明胃與脾相表里,為后天之本,調陽明就是固沖任。沖任得固,“二者相資,故能有子”矣。然月經的主要成分是血,血是臟腑功能活動的綜合產物,調整臟腑陰陽的偏盛偏衰,自然也是調經的關鍵所在。
(三)調經之分三段,促使排卵,提高受孕作用。論治調經“治分三段”,至今靈活運用,得心應手。三段是:在月經期以調血為主。調血者,或調經, 或通經,而重在活血化淤之劑,常用逐淤湯,經期服用二至三劑;在經后以補虛為主。補虛者,養血調經,而重在補益肝腎,常用白氏溫腎法,根據病情隨證選用;在平時以調氣為主。調氣者,調整機體之氣血,以使五臟安和,氣血充足,經脈通暢,下達胞宮,然后“天癸至,月事以時下”。經水調,精氣足,自能攝精成孕。實踐證明,補肝腎、養氣血,確有促使排卵提高受孕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