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的內分泌及生理變化-泌尿生殖器官改變
女性生殖器官的生長、發育依賴于卵巢分泌的雌激素的作用,更年期婦女由于雌激素水平的降低,生殖器官出現逐漸萎縮并發生退行性變化。
(1) 卵巢:絕經過渡期婦女卵巢內常有發育程度不同的卵泡,但可能無黃體。絕經后婦女的卵巢逐漸萎縮,體積減少至育齡婦女的1/2~1/3,卵巢內已不見卵泡。卵巢內間質細胞增生,這些細胞仍有分泌雄激素的功能。
(2) 子宮:絕經過渡期婦女雖有月經,但多數已停止排卵,子宮內膜長期接受單一的雌激素刺激,缺乏孕激素的對抗作用,易出現內膜增生。絕經后婦女體內雌激素水平低落,子宮隨月經停止逐漸萎縮變小,子宮體與子宮頸之比從性成熟期的2:1變為絕經期后的1:2,說明絕經后宮體較宮頸明顯退化。如果原來有肌瘤存在,此時其體積逐漸縮小,子宮內膜亦逐漸萎縮變薄。但當絕經后又發生子宮腫瘤或原有子宮腫瘤變大時,應特別警惕是否為惡性腫瘤。
(3) 輸卵管:絕經后輸卵管也發生改變。性成熟時,輸卵管粘膜的周期性變化與子宮內膜一致,絕經后輸卵管粘膜逐漸萎縮、黏膜皺褶消失、肌肉被結締組織所代替。
(4) 陰道:絕經后婦女體內雌激素水平低落,陰道粘膜上皮逐漸變薄,皺褶、彈性日益消失,陰道穹窿變淺,分泌物減少;陰道菌群改變,乳酸桿菌減少,糖原含量減少,陰道原有的酸性環境轉變為堿性環境,致使抵抗力下降,易因外界細菌的侵入而發生感染,易發生陰道炎,嚴重時會發生性交痛,影響性生活;陰道上皮脫落細胞檢查,顯示表、中層細胞比例改變,底層細胞明顯增多。
(5) 外陰:外陰的萎縮性改變出現較晚。可表現為大小陰-唇皮下脂肪減少,血管彈性纖維退化,腺體分泌減少,外陰因而干燥,陰道口縮窄。
(6) 尿道:雌激素缺乏使絕經后婦女尿道變短,粘膜變薄,抗炎能力減弱,容易發生尿路感染,單用抗炎治療,療效不宜鞏固,容易復發。又由于陰道萎縮,使尿道與恥骨聯合的角度從90°變為180°,開口接近陰道口,性行為或陰道操作可能增加對尿道的壓力,而容易發生尿頻和感染;由于尿道括約肌松弛、張力消失,常產生不同程度的尿失禁。約20%的絕經后婦女有尿急、尿頻、排尿困難,夜尿或張力性尿失禁等。
(7) 其他:婦女的生殖器官是借助盆腔內許多韌帶的牽引及盆底肌肉筋膜而維持在正常的位置。絕經后由于雌激素低落,盆底肌肉和盆腔韌帶及結締組織的張力與彈性下降,盆底組織松弛、萎縮,導致陰道前后壁膨出和子宮脫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