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血治療
絕經過渡期功血子宮內膜有發生癌變的可能,所以該期的功血治療原則是止血、減少月經、或促進閉經,防止子宮內膜癌變。
1 藥物治療 絕經過渡期功血對于出血量少的患者原則上應用最低有效激素量以減少藥物的副反應,從而達到止血的目的;對于出血多的患者,要求在性激素應用8h見效,24~48h內出血基本停止,96h以上仍出血不止時應重新考慮功血的診斷。近年來隨著避孕藥的發展,第三代避孕藥的出現,其含有高選擇性的孕激素,可應用于絕經過渡期功血的治療。另外,米非司酮為受體水平的孕酮拮抗劑,可以減少月經量并促進閉經。在臨床治療中,應根據個體差異,選擇最合適的手段,針對性治療。
1.1 內膜脫落法 絕經過渡期功血患者是由于內膜缺乏孕激素的影響,給予足夠量孕激素是子宮內膜轉化為分泌期,然后停用孕激素。停藥后內膜剝脫出血,而達到止血的目的,又稱藥物性刮宮。常用黃體酮20mg肌肉注射,每日1次,連用3~5天。也可用甲羥孕酮片8~10mg/d,連用10天。婦康片2.5~5mg/d,連用7~10天。因停藥以后出現的撤退性出血量較大,故貧血較重的患者不宜使用,僅適用于貧血較輕的、長期淋漓不止的患者。
1.2 內膜萎縮法 止血原理為大劑量合成孕激素通過負反饋抑制垂體分泌促性腺激素,從而抑制卵巢分泌雌激素,使子宮內膜萎縮而達到止血的目的。婦康片2.5~5mg/d,安宮黃體酮20mg/d,血止后逐漸減量維持并連續用藥21天左右。適用于嚴重的貧血且經量多的婦女。 功血治療
近年來,有研究表明,米非司酮對表皮生長因子受體的調節作用以及間接抑制子宮內膜芳香化酶活性的作用,干擾了子宮內膜的增殖分化過程,使子宮內膜細胞增生受抑制;在米非司酮對子宮肌瘤及內膜超微結構影響的觀察中發現服用小劑量米非司酮即可導致閉經。因此其應用于絕經過渡期功血的治療,療效明顯。服藥劑量為5~25mg不等,有研究探討低劑量米非司酮的治療效果,發現2.5mg/d連續治療3~6個月,同樣受到良好的效果。有資料顯示,近絕經期婦女服用米非司酮后,可提前閉經。小劑量米非司酮治療絕經過渡期功血具有止血、閉經的良效,對單純性子宮內膜增生過長也有效。
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GnRH)激動劑最近有報道應用于功血的治療,其原理是根據GnRH激動劑對垂體具有降調節作用,從而降低內源性雌激素水平,抑制子宮內膜增生,達到止血的效果。雖該藥對止血效果明顯,但價格昂貴,以及長期應用可引起骨質疏松故慎用。GnRH激動劑常用于臨床上絕經過渡期功血的患者,出血量多,同時合并內科疾病,不適于進行手術治療的患者暫時做緩解過度治療。通過診刮止血后,給予GnRH激動劑,導致垂體降調節,體內雌激素水平下降,內膜萎縮,緩解出血癥狀,為內科病的治療以及子宮手術贏得時間。
絕經期婦女無排卵功血的治療 功血治療
絕經期婦女的卵巢功能逐漸衰退,先是黃體功能不足,以后無排卵。據統計,45歲以后,約25%的月經是無排卵的。部分無排卵周期表現為無排卵月經,而部分周期表現為無排卵功血。治療目的主要是止血。對于年齡45~50歲,卵巢功能中度不健全,雌激素呈中~高度影響。用雄—孕激素周期治療,2~3個療程后,可單用雄激素治療,用甲基睪丸素每晚含服5~10mg,連用3個月到半年,對于年齡50~55歲,子宮內膜呈過度增生,嚴重者呈不典型增生,為無對抗性雌激素影響。在嚴密觀察下用高效大劑量合成孕激素治療,如安宮黃體酮或醋酸甲地孕酮,每天30~40mg,必要時還可增加劑量,連用3個月后復查,如不典型增生內膜繼續存在時,行子宮摘除術較為穩妥。絕經前期是由排卵月經過渡到無排卵而最后卵泡停止發育到月經停止。這過渡時期有時可長達數年,若反復出血而影響工作與健康亦可考慮手術切除子宮。在治療更年期功血之前,均應先行診斷性刮宮,以排除器質性尤其是惡性病變后,方可按功血治療,因為更年期前后是惡性腫瘤的好發年齡。
3.手術治療
(1)子宮內膜切除術:對于刮宮治療及藥物治療無效,可手術治療。年齡大,對生育無要求者可采用經宮腔去除子宮內膜的方法。第一代子宮內膜去除術包括:宮腔鏡下經宮頸子宮內膜電切除術、滾球熱電凝子宮內膜去除術及激光子宮內膜去除術。第二代子宮內膜去除術包括:熱球子宮內膜去除術、微波子宮內膜去除術、激光子宮內膜熱去除術、射頻子宮內膜去除術、光敏療法子宮內膜去除術、低溫冷凍子宮內膜去除術、雙極電極子宮內膜去除術。第二代子宮內膜去除術較之第一代,操作簡單,并發癥少。 隋龍等[3]探討第2代(溫度控制)射頻消融子宮內膜切除術的療效、安全性和可行性。2004年9月~2006年2月由上海市4家醫院聯合開展一項多中心、前瞻性研究,完成功能性子宮出血溫控射頻消融子宮內膜切除術81例。在超聲監護下,射頻治療以溫度控制模式輸出功率50W、溫度設定85 ℃,按照兩側宮角、宮底、宮體、下段部位順序射頻消融子宮內膜。每個治療點治療時間為4 min。結論:溫控射頻消融子宮內膜切除術不僅使患者的異常子宮出血在保留子宮的情況下得到有效的治療,同時具有操作方便、治療時間短、并發癥少、術后恢復快等特點。萬亞軍等[4] “熱球系統與宮腔鏡子宮內膜切除術治療功能性子宮出血的比較”一文:研究證實子宮熱球治療對功能性子宮出血所引起的月經過多有良好的治療效果,免去患者切除子宮的痛苦,具有安全性高,操作簡便,時間短,患者恢復快、費用小,無并發癥等優點,值得推廣使用。滕紹然等[5]探討宮腔鏡子宮內膜切除術( TCRE) 治療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DUB) 的效果。研究結果顯示,年齡< 45 歲的病人手術成功率低于年齡> 45 歲病人,而且隨著隨訪時間的延長,月經改善的有效率越來越低。作者認為并不是年齡的因素影響了手術的療效,而是因為年輕病人子宮內膜再生能力更強,殘留的內膜腺體再生,成為術后反復異常出血的基礎。因此,45 歲以上的婦女手術預后較45歲以下者好。近10年來,出現了第二代非宮腔鏡子宮內膜去除裝置,通過熱球或電外科、微波及其他能源與子宮內膜直接接觸治療。熱球治療尤其適用于因各種高危因素(如內科合并癥)無法行宮腔鏡或子宮切除的月經過多患者,如血液系統病變、心血管疾病、肥胖癥、帶起搏器、宮頸狹窄、腸粘連、心肺肝腎功能不全等患者[6]。 功血治療
(2)子宮切除術:因功血而行子宮切除術約占子宮切除術的20%。患者經各種治療效果不佳,并了解了所有治療功血的可行方法后,可由患者和家屬知情選擇接受子宮切除。
來源:http://www.bjflzdn.com
|